新闻动态
“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医疗群体。通常老年患者体能状况较差、且常伴有各类基础疾病,因此我们需要重点权衡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7月18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瘤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以往的Bcl-2抑制剂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肿瘤溶解综合征,很多患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致命风险。慢淋治疗仍需要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李建勇教授介绍,慢淋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多发于老年患者,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万例。中国慢淋的发病率相对欧美国家较低,但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具有发病年龄低、侵袭度高等特点。
7月10日,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沙托克拉(利生妥)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这是首个上市的国产原研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目前BTK抑制剂作为目前慢淋一线治疗药物,虽然显著改善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但存在反应深度有限、中长期进展复发风险、以及长期持续治疗伴随的毒副作用和不耐受等问题。”李建勇教授坦言。
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博士介绍,Bcl-2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控蛋白,Bcl-2抑制剂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该蛋白,恢复肿瘤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然而,针对Bcl-2靶点的研究已逾40年,多年来全球只有一种药物获批上市,是公认的成药性难度极高的靶点。
“我们是最早一批集中攻关该靶点的团队,距离我们首次将该靶点化合物推进至临床开发阶段至今也已经有21年。”杨大俊博士回忆道,伴随Bcl-2抑制剂的应用,当前国外的慢淋临床治疗已发展到“无化疗”“固定疗程”,国内仍有较大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李建勇教授介绍,在慢淋治疗中,类似药物因耐受性需要每个星期调整递增一次剂量,到第五周才能达到标准剂量而起效较慢。利沙托克拉的半衰期则非常短,因此设计采用每日梯度剂量递增的创新给药方式,在4-6天内完成剂量递增。这不仅可实现快速剂量递增,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治疗剂量,还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患者实现快速应答。
李建勇教授表示,同时这种给药方案尤其适用于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出现耐药的患者。此类患者病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因此一旦达到有效剂量能够尽快发挥效果,对于控制病情具有关键的意义。“我们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大大提升慢淋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肿瘤创新药不仅要疗效高,还需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延长生存的同时也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杨大俊博士也谈到,“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就考虑采用降低风险的策略,既不增加患者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又能更加快速地让患者接受最终治疗剂量的药物。利沙托克拉具有全球best-in-class潜力,不仅在慢淋患者中具有单药和联合治疗潜力,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领域也具备广阔的治疗前景,目前多项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