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entage_KOAscentage_Logo_rgb
news_banner

新闻动态

【直击2022 ASH】亚盛医药耐立克®中国临床研究连续第五年在ASH年会进行口头报告,进一步验证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时间: 2022-12-12

亚盛医药(6855.HK)今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的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就公司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的最新中国临床进展做了2项口头报告,分别为耐立克®的中国关键II期注册临床研究数据和该品种在中国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的黄晓军教授与江倩教授为其主要研究者。值得一提的是,耐立克®相关临床进展今年共获3项ASH年会口头报告。

ASH年会是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汇集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药物研发数据,展示全球血液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作为日益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亚盛医药在今年的ASH年会上,将通过4项口头报告公布5项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此外,公司多个核心品种相关进展还获选4项ASH年会壁报展示,其中3项为独立研究者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

耐立克®中国临床进展相关的2项口头报告分别公布了该品种用于治疗T315I突变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关键II期注册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以及中国CML耐药患者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I期临床研究)。

两项在中国开展的关键II期注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耐立克®在T315I突变的CML慢性期(-CP)和CML加速期(-AP)患者中均表现出了优秀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带有T315I突变的CML-CP患者中,中位治疗持续时间38个月,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和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约为83%和59%,其中超过80%的患者在本次公布数据时依然保持了长期且稳定的治疗反应。在带有T315I突变的CML-AP患者中,中位治疗持续时间20个月,MCyR和MMR达到了52%和48%。长期安全性表现良好,和I期研究数据类似,其中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仅为3%。

BCR-ABL1T315I突变,又被称为“门控突变”(gatekeeper),是CML治疗中的一大挑战。在展现其治疗伴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卓越的有效性和良好安全性外,此次口头报告的耐立克®治疗中国CML耐药患者的5年长期随访数据显示,该品种在对第一代和/或第二代TKI耐药的CML-CP和CML-AP患者中的疗效深度持久且安全性良好。此外,该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基线时存在复合突变并未影响耐立克的疗效。

作为全球第二个、中国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耐立克®长期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包括血液学TRAE在内。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国外三代TKI呈现较高风险的血管堵塞事件方面,耐立克®50个月的累积血管堵塞事件发生率约为7%,明显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约为35-40%)。另外,在严重肝脏毒性事件和胰腺炎事件方面,耐立克®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耐立克®是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伴T315I突变耐药CML治疗有效药物,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在全球层面具best-in-class潜力。该品种于2021年11月获批在中国上市,打破了中国伴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填补了国内临床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表示:”此次我们口头报告的两项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耐立克®在T315I突变的CML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此外,该品种对于多线治疗失败、具有复杂/复合耐药突变的CML患者亦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且疗效持久。值得一提的是,耐立克®的安全性良好,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在血管栓塞事件、严重肝毒性、胰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相较国外同类产品具有明显优势。”

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耐立克®在中国的临床研究连续第五年获选ASH口头报告,展现了国际血液学届对该品种的巨大认可,这令我们备受鼓舞。此次公布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耐立克®深度且持续的有效性,以及良好的长期安全性,我们对耐立克®在慢粒治疗领域,包括该品种治疗对其它TKI耐药或不耐受患者方面所拥有的巨大临床潜力充满信心。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速推进耐立克®在全球层面的临床开发。同时积极挖掘耐立克®这一款好药的临床潜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临床适应证,坚持以‘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使命,争取早日让更多患者获益。”

耐立克®在2022 ASH年会上口头报告的中国临床研究摘要如下:(APG-2575与耐立克®海外研究的摘要详细信息参见2022 ASH年会期间发布的另外两篇新闻稿)

Updated Results of Pivotal Phase 2 Trials of Olverembatinib (HQP1351) in Patients (Pts)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Resistant Chronic- and Accelerated-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CP and CML-AP) with T315I Mutation

奥雷巴替尼(HQP1351)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T315I突变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CML-CPCML-AP)患者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最新结果

  • 展示形式:口头报告
  • 摘要编号:#170698
  • 分会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进展:新型药物
  • 报告时间: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上午10:30/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晚上11:30
  • 核心要点:
  • T315I突变可产生高度的耐药性,对第一代和第二代TKIs都具有高度耐药性。奥雷巴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口服活性的第三代BCR-ABL1 抑制剂,在I期研究良好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HQP1351-CC-201和HQP1351-CC-202两个关键性临床研究,研究数据显示在伴T315I突变的CML-CP以及CML-AP患者中,奥雷巴替尼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以及良好的耐受性。
  • HQP1351-CC-201研究(CML-CP

截止2022年9月30日,共有41例患者入组,其中21例(51%)为男性,中位年龄(范围)为47(22-70)岁,从诊断为CML到首次服用奥雷巴替尼的中位时间为5.3(0.6-23.2)年,32例(78%)患者既往接受过≥2种TKIs治疗。中位治疗时间(范围)为38(3-41)个月,Sanger测序检测37例(90%)患者伴有单T315I突变,4例(10%)患者伴有T315I合并其他突变。

初步疗效:CML-CP患者的完全血液学反应率(CHR)为100%(31/31,其他10名患者在基线时即为CHR),83%(34/41)的患者获得MCyR,73%(30/41)的患者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59%(24/41)的患者获得MMR,54%(22/41)的患者获得分子学反应4.0(MR4.0)。36个月的累积MCyR反应率为80%(64%,90%),累积CCyR反应率为71%(54%,83%),累积MMR反应率为59%(42%,72%),累积MR4.0反应率为51%(35%,66%),累积MR4.5反应率为51%(35%,66%)。36个月时的持续MCyR反应率为80%(61%,91%),持续CCyR反应率为81%(60%,92%),持续MMR反应率为85%(61%,95%)。36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2%(77%,97%),总生存率(OS)为95%(82%,99%)。共有2例患者因疾病进展(PD)退出,3例患者因治疗失败退出,4例患者因不耐受退出,3例患者撤销知情,退出研究,2例患者因其他原因退出。

安全性:常见的血液学TRAE(任何级别;3/4级;SAEs)依次为血小板减少症(71%;49%;7%)、贫血(71%;32%;2%)、白血球减少症(51%;15%;0)、中性粒细胞减少(41%;22%;0)。常见非血液学TRAE(任何级别; 3-4级)包括皮肤色素沉着(56%;0%)和肌酸激酶升高(56%;20%)、谷丙转氨酶(ALT)升高(44%;2%)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37%;0)。

  • HQP1351-CC-202研究(CML-AP

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共有23名患者入组,其中18名(78%)为男性,中位年龄(范围)为41(21-74)岁,患者从诊断为CML到首次使用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时间为5.0(0.4-10.2)年,19例(83%)患者既往接受≥2种TKIs治疗。中位(范围)治疗时间为20 (1-41)个月,Sanger测序检测19例(83%)患者伴有单T315I突变,4例(17%)患者伴有T315I合并其他突变。

初步疗效:CML-AP患者的CHR为74%(17/23)。36个月的累积MCyR反应率为52%(30%,71%),累积CCyR反应率为52%(29%,71%),累积MMR反应率为48%(25%,68%),累积MR4.0反应率为35%(16%,55%),累积MR4.5反应率为35%(16%,55%)。36个月时的持续MCyR反应率为81%(44%,95%),持续CCyR反应率为66%(32%,86%),持续MMR反应率为22%(4%,50%)。36个月时的PFS为62%(38%,79%),OS为70%(47%,84%)。共有5例患者因PD退出,2例患者因治疗失败退出,4例患者因不耐受退出,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退出。

安全性:常见的血液学TRAE(任何级别;G3/4;SAEs)包括血小板减少(78%;57%;17%)、贫血(70%;35%;13%)、白血球减少症(57%;30%;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6%;26%;0);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70%)、低钙血症(52%)、蛋白尿(57%)、高甘油三酯血症(61%)、高磷血症(48%)、高尿酸血症(26%)和关节痛(35%),其中以1/2级居多。

结论:奥雷巴替尼对TKI耐药且伴有T315I突变的CML-CP和CML-AP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结果与I期研究中T135I突变亚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致。基于这些关键性临床试验的结果,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已于2021年11月附条件批准奥雷巴替尼上市。

A Five-Year Follow-up o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lverembatinib (HQP1351), a Novel Third-Generation BCR-AB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in Patients with TKI-Resistan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in China

新型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雷巴替尼(HQP1351)在中国TKI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的5年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数据

  • 展示形式:口头报告
  • 摘要编号:#170868
  • 分会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进展:新型药物
  •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上午10:00/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晚上11:00
  • 核心要点:
  • 这项在中国进行的开放性、多中心的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奥雷巴替尼在成年CML-CP或CML-AP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年长期随访数据。符合条件的患者包括对第一代或第二代TKIs耐药或不耐受的CML-CP或CML-AP患者。奥雷巴替尼的使用方式为口服、隔日给药(QOD)的方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共有范围从1至60mg的11个剂量组。从2016年10月26日至2022年9月30日(数据截止日期),101例CML-CP(n=86)和CML-AP(n=15)患者入组并接受了奥雷巴替尼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50个月。71例(70%)患者为男性,中位年龄为40岁(范围20-64岁),从诊断到首次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的中位(范围)时间为0年(0.3-15年)。84例(83%)患者接受了≥2种TKI治疗,63例(62%)患者携带T315I突变。在基线时,12例(12%)患者检测到复合突变,其中8例(67%)携带BCR-ABL1T315I突变。共有20例(20%)患者有2(n=13)或≥3(n=7)种突变。截至数据截止日期,101例患者中71例(70%)继续治疗,30例(23例CML-CP和7例CML-AP)因疾病进展(PD)、不耐受或其他原因停止治疗。
  • 长期疗效:在可评估的CML-CP患者中(≥30mg剂量组),48个月累计反应率MCyR为80%(69%,87%),CCyR为71%(60%,80%),MMR为55%(44%,65%),MR0为45%(34%,55%),MR4.5为39%(28%,49%);48个月持续反应率MCyR为75%(63%,84%),CCyR为66%(52%,77%),MMR为75%(60%,86%). 48个月PFS为88.6%(79.2%,93.9%);在可评估的CML-AP患者中(≥30mg剂量组),48个月累计反应率MCyR为40%(15%,64%),CCyR为40%(15%,64%),MMR为40%(15%,64%),MR4.0为40%(15%,64%),MR4.5为40%(15%,64%)。48个月持续反应率MCyR为83%(27%,98%),CCyR为83%(27%,98%),MMR为83%(27%,98%)。48个月PFS为50%(22.9%,72.2%);奥雷巴替尼在多突变的CML患者中亦表现出显著疗效。在可评估的伴有多突变的CML-CP患者中,48个月累计MCyR为64%,CCyR为55%,MMR为58%,MR4.0为33%,MR4.5为25%。在可评估的伴有多突变的CML-AP患者中,48个月累计MCyR为60%,CCyR为60%,MMR为60%,MR4.0为60%,MR4.5为60% (均为在接受≥ 30 mg剂量患者中观察到的疗效)。
  • 5年安全性随访数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包括血小板减少、白血球减少症、贫血 在内的血液学TRAE发生率呈下降趋势。3/4级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与BCR-ABL1是否突变、从CML诊断到开始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的时间间隔相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包括皮肤色素沉着、高甘油三酯血症、蛋白尿在内的非血液学TRAE包括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3/4级心血管事件(CVE)包括高血压(4%)、肺动脉高压(1%)、三尖瓣功能不全(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心律失常(1%)、冠状动脉硬化(1%)、房颤(1%)、脑梗死(1%)、腔隙性梗死(1%)、心肌损伤(1%),也未见明显增加趋势。
  • 结论:这项首次在人体实验的5年随访结果显示,在TKI耐药的CML-CP和CML-AP患者中,奥雷巴替尼的治疗反应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其安全性与此前报告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大多数TRAE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19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55.HK。

亚盛医药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前沿。公司已建立拥有9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抑制Bcl-2、IAP 或 MDM2-p53 等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抑制剂;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目前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5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耐药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核心品种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曾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并已在中国获批,是公司的首个上市品种。该品种还获得了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6项FDA和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以及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包括1项“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及4项“创新药物研发”,另外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项。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亚盛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并与UNITY、MD Anderson、梅奥医学中心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领先的生物技术及医药公司、学术机构达成全球合作关系。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原创新药研发与临床开发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同时,公司正在高标准打造后期的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团队。亚盛医药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

©2022年亚盛医药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2064698号-1